为进一步挖掘国歌背后的故事,丰富完善“辽宁是新中国国歌素材地”的史料资源,按照省委宣传部的部署要求,学院党委高度重视,责成音乐学系进行了为期22天的专题调研,并取得阶段性成果。7月21日,学院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听取音乐学系关于“国歌背后的故事”调研情况的汇报。党委书记董亲学、党委副书记宋喜仁、副院长冯志莲出席会议,学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音乐学系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教师及参与调研工作的学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音乐学系主任董蓉主持。
会上,董蓉首先介绍了“国歌背后的故事”调研工作的整体情况和具体行程安排。音乐学系副主任马颖讲述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及此次调研工作起因。参与调研的学生代表汇报了各自田野考察的收获和成果。
国歌的素材来自东北义勇军的斗争。听取汇报后,与会领导、教师分别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等方面对此次调研工作给予肯定,并对下一步工作给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冯志莲指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节点,音乐学系师生循着前辈的足迹,重走革命道路,认真查阅史料,全面梳理线索。此次调研工作将理论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实践中,是音乐学系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有力展示,也是音乐学系人才培养的一次有益探索。
宋喜仁强调,国歌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音乐学系师生对辽宁是国歌原创素材地这一结论进行实地论证,此项工作意义重大。在调研过程中,师生切实触摸到历史、感悟到义勇军精神,接受了一次深刻难忘的精神洗礼,思想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董亲学对此次调研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他对音乐学系在完成此项工作过程中体现出的站位高、行动快、成果实等特点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顶层设计,以更高的起点谋划布局,以更高的效率推动落实;二是突出专业优势,整合学术资源,加强研究力量,继续深入挖掘国歌背后的故事,将此项研究课题纳入学院学科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强论证,持续推进深入研究;三是改革育人模式,创新育人手段,彰显育人实效,深入挖掘辽宁的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融为一体,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作用。
此次“国歌背后的故事”调研工作历时22天,组织音乐学系师生参与调研64人次。调研团队先后赴本溪市桓仁县、抚顺市清原县、锦州市黑山县、朝阳市建平县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并到东北烈士纪念馆深入挖掘史料,累计行程达4100多公里,采访专家学者、革命先烈后人20位,整理文献资料数万字。通过此次调研,音乐学系全体师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更深切地体会到“为人民而歌”的艺术初心。大家纷纷表示要继续做好“国歌背后的故事”的调研工作,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沈音人的智慧和力量。
(文/音乐学系 宁宁 摄影/音乐学系 王博丰)